碧桂园暴的不是雷!房地产可以倒,3000万中产家庭绝不能倒
2023年下半年,买房者是果断出手还是继续观望?二手房东是甩卖套现还是持房观望?开发商是大幅度降价,还是再坚持一下?
碧桂园暴雷告诉我们,房地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来了。
1、房地产行业的两难困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3年下半年,房地产陷入行业性的两难困境,这是因为希望和失望缠绕,几乎所有的决策者都无法下定决心,到底选择哪一个方向,才不至于一脚踩空。
希望在于经济环境的逐步好转,以及房地产行业本身政策潮的来临;更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相信中国经济,相信我们的国家,相信我们的未来。过去40多年中,中国经济经历过无数次风浪,但都安然无恙,甚至在渡过难关以后,获得了更大的增长动能。
但是,至关重要时刻,曾经的低风险标杆,房地产的优等生碧桂园,却要倒下了?这是否意味着危险信号来了?碧桂园是代表着行业性的滑坡?还是像曾经对恒大的定义是个别现象?
2、令人失望的碧桂园
碧桂园表现出来的雷主要有两个,第一是2250万美元的美元债务利息到期未付,第二是上半年预计亏损达到惊人的450亿至550亿人民币。
碧桂园传出要暴雷的消息,让许多人都感到意外,难道这是要倒在黎明之前?有专家分析,碧桂园的问题,既有行业性的问题,也有它自己的问题,二者叠加才出了大问题。
行业性的问题,主要是房子卖不出去了,房地产开发商出现了行业性的流动性危机。这个时候如果选择收缩自保,或者转型存量经营,或许还能撑得住,如果仍然想着政策利好,还想扩张,估计就陷进去了。
事实上,碧桂园自己的两个问题,才是更加重要的。
3、碧桂园的两大问题
数据显示,上半年碧桂园花了69.3亿元拿地,相对于它的体量,这已经非常非常低了。但是,碧桂园的问题在于它过去几年囤了太多的地,2022年报显示,碧桂园土地储备仍然高达2亿平方米。
这2亿平方米的土地,首先面临的问题是盖房还是不盖房呢?其次就算是先不盖房,根据中国的土地政策,都不能空着,多少要撒点胡椒面,这都是成本。
碧桂园的第二个问题,是它过去的经营理念,房子和土地主要都在三线以下城市,甚至小镇上,以现在的市场行情,你的房子不在城区,谁还敢买呢?
在3月30日碧桂园2022年业绩发布会上,管理层明确表示,2023年公司将重启拿地,逐步提升一二线土储占比,但是这明显已经太晚了!
4、3000万中产家庭陷两难困境
我们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还不是碧桂园这些开发商,而是目前的房地产,让中国大量中产家庭陷入两难困境。
数据显示,中国大约有3000万中产家庭,他们是38万亿房贷的主力。他们中的许多家庭,都把大部分资产押宝在房地产上,都拥有两三套甚至更多的房产。
2022年下半年以来一系列的利好政策,给了他们希望。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他们有时候涨价,有时候又降价,但是大部分人并没有成功出手,因为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量并没有起来。
这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因为持有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房产,因为坚信核心城市一定有未来,所以他们选择了观望。事实上,市场不好的时候,观望也是不错策略。
现在太难了,怎么才能救他们于水火呢?
5、决定房地产市场的两大因素
房地产可以暂时不好,但3000万中产家庭绝对不可以出问题。
那么,怎么才能救房地产?怎么才能救3000万中产家庭呢?目前眼花缭乱政策的实际效果,只能勉强撑住房地产不倒,而不能真正让它活过来。
真正决定房地产的,是另外两个重要因素。
第一是经济好了,房地产才能好。
中国人不是没钱,而是周转不灵了,是不敢花钱了。如果经济好了,周转起来了,大家才敢花钱,也才敢花买房这样的大钱,房子才能成为流动起来的资产,而不是不动的资产。
第二是中美博弈,看谁先倒下。目前两国都在坚持,看谁先走向大规模的量化宽松。
这个逻辑很多人都不明白。我们曾经讲过,美国加息不能放松,因为这时候一松开,资本就直接跑光了。美元资本必须要找准时机抄全世界的底,才能发挥作用,才能救危机中的美国,现在时机远远未到,如果跑了,就功亏一篑了。
对于我们来讲,目前中美息差高达3%,我们有严重的资本外流和外资抄底的风险,所以更不能放松。
所以房地产的事情,有待继续观察,贵在坚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