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花生、自制花生糖……小学生:我们的劳动最美味 焦点消息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5日讯手动剥花生,再把剥好的花生仁放进臼子里捣成花生碎,接着用糖浆制成美味可口的花生糖……“这口糖我们都吃了,一句‘好吃’不足以表达心中的甜。”4月25日,江岸区新村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们手工绘制的一张张“我们的劳动最美味”研学笔记唤醒全体师生的味蕾。
孩子们下到田间地头体验种花生。 记者向洁 摄
为了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农业与传统农业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同时深入实施食育教育及生命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生命成长,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江岸区新村小学的学生们近日前往黄陂区木兰花乡开启“食育文化”劳动之旅。
(资料图片)
在教官、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走进田间,学习、体验种植花生。“我种好了!”“我也种好了!”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一株株幼苗埋入泥土中,眼睛里闪动着期待的光芒。
手工剥花生比赛。 记者向洁 摄
劳动的果实最美味!离开春播研学体验园,接下来的自制花生糖环节更是令孩子们欢欣不已。四(7)班学生陈思羽在研学笔记中详细记录了制作花生糖的工序,还打算在“五一”期间做给家人们尝尝,“外面买的怎么比得上自己亲手做的,那可是满满的心意啊!”
制作花生糖前,把花生仁捣碎。 记者向洁 摄
近年来,江岸区新村小学围绕2021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四五”重点课题《跨学科视域下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以期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关于小学劳动教育跨学科课程建设的整体方案,为区域劳动教育提供新经验、新典型,为湖北省基础教育改革贡献力量。
加入糖浆熬煮后,一盒花生糖“出炉”。 记者向洁 摄
该校校长董琼表示,学校立足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教育目标。从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三个维度出发,紧紧围绕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三大板块进行设计,让新劳动教育的内容更加开放。生产劳动以“节气文化”为主线,融合春耕播种、田间种植、非遗传承等内容,将节日传统文化传承和民间工艺制作相结合;服务性劳动包括家庭服务、校园服务、公益服务品牌活动等;日常生活劳动以清洁扫除、整理收纳、厨房烹饪为主。三大板块环环相扣,九大内容路径清晰、层层递进。构建从“知识传授”“学习实践”“技能应用”“成果分享”完整教育链条,实现静态教育生态到动态教育生态的转化,为学生构建适宜成长的“生态圈”。
一张张“我们的劳动最美味”研学笔记唤醒全体师生的味蕾。 记者向洁 摄
(长江日报记者向洁 通讯员高虹 朱洁)
【编辑:丁翾】
关键词: